《经济学原理》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撰写的一部系统性的经济学教材,首次出版于1998年。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脉络展开论述。
该书的核心内容是曼昆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这些原理贯穿全书,构成理解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作者借助这些原理,对国际贸易、供求关系、生产与销售、企业行为、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无论在内容体系、结构安排,还是在写作风格与教学体例上,《经济学原理》都充分体现了其“经济学入门教材”的定位。该书自出版以来,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严谨的逻辑,在美国出版界创下了经济学著作售价与销量双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球高校广泛采用的经济学基础教材之一。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面对着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机会成本就是你愿意放弃的事物的价值(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人们会对诱因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交易可以使每个人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办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政府行为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表现(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能力的水平(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当政府印发过量的货币时价格也会随之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社会面对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